“局部百級 + 背景萬級” 原則:
百級潔凈區需依托萬級(ISO 7 級)背景環境,避免直接與低潔凈區(如十萬級)連通 —— 萬級背景可減少外部微粒與微生物對百級區的沖擊,降低 HEPA 濾網負荷,延長其使用壽命;同時,百級區需限定在 “核心操作單元”(如隔離器、生物安全柜內部),而非整間全百級(降低成本與能耗)。
“單向流 + 全封閉” 原則:
采用垂直單向流氣流(風速 0.36-0.54m/s),確保潔凈空氣從頂部均勻覆蓋操作面,將人員 / 設備產生的污染物(如皮屑、氣溶膠)壓向地面回風口,避免氣流渦流導致的局部污染;核心操作需在 “全封閉設備”(如隔離器、三級生物安全柜)內進行,杜絕細胞與外部環境直接接觸。
“專屬隔離” 原則:
針對自體細胞治療(如 CAR-T),百級操作間需按 “一人一單元” 劃分獨立操作區,單元間用實體墻或密閉隔斷分隔,禁止共用臺面、設備、耗材(如培養瓶、移液器),每個單元標注 “患者標識”(姓名、病歷號、批次),避免交叉污染。
“生物安全與無菌雙防護” 原則:
若涉及基因修飾(如病毒載體轉染)或致病性細胞操作,百級操作間需同時滿足 “無菌” 與 “生物安全” 要求 —— 無菌防護聚焦 “微生物不侵入”,生物安全聚焦 “細胞氣溶膠 / 病毒載體不泄漏”,需通過負壓設計、雙重 HEPA 排風、全包裹式防護裝備實現雙重防控。
送風方式:采用 “頂送式垂直單向流”,送風面覆蓋百級區操作單元(如隔離器上方、生物安全柜上方),覆蓋率≥90%(確保操作面無氣流盲區);
過濾層級:
初效過濾:設在空調機組進風口,采用 G4 級濾網(過濾≥5μm 微粒,保護中效濾網),更換周期 1-2 個月;
中效過濾:設在空調機組內,采用 F8 級濾網(過濾≥1μm 微粒,減少 HEPA 濾網負荷),更換周期 3-6 個月;
高效過濾(HEPA):設在送風末端(FFU 風機過濾單元或隔離器進風口),更換周期 1-2 年(或阻力超初始值 50% 時立即更換);
風速控制:
操作面風速穩定在 0.36-0.54m/s(通過 FFU 變頻風機調節,風速波動≤±10%);
隔離器內部風速需獨立監測(風速 0.4-0.5m/s),配備 “風速異常報警”(低于 0.36m/s 時聲光報警)。
回風設計:
回風口設在地面(滿布式不銹鋼格柵,開孔率≥70%),每個操作單元下方對應獨立回風支路(避免不同單元的污染空氣混合);
回風支管裝 “初效濾網(G3 級)”,防止大顆粒雜質進入風道,更換周期 1 個月;
排風設計:
若涉及基因轉染 / 病毒載體操作,百級區需做 “局部負壓”(相對萬級背景區負壓 5-10Pa),排風經 “雙重 HEPA 過濾(H14 級)” 后外排(第一級設在操作單元內,第二級設在排風機前),確保病毒載體泄漏率≤0.01%;
排風機采用 “變頻防爆型”(避免火花引燃有機試劑),排風口遠離實驗室進風口(距離≥10m,高度≥2.5m),防止排風回流。
壓差梯度:
百級操作間(正壓 15-20Pa)→萬級背景區(正壓 10-15Pa)→十萬級清潔區(正壓 5-10Pa)→非潔凈區(常壓);若為負壓百級區(基因轉染單元),則壓差為:萬級背景區(正壓 10Pa)→百級負壓區(負壓 5Pa),確保空氣僅從高潔凈區流向低潔凈區;
各區域裝 “高精度數字壓差表”(精度 ±0.5Pa,帶數據記錄與遠程報警),實時監控壓差變化;
溫濕度控制:
溫度:20±2℃(避免細胞活性受影響),波動≤±1℃;
濕度:45-65%(避免濕度過高滋生霉菌、過低產生靜電),波動≤±5%;
配備 “恒溫恒濕機組”(帶 PID 調節功能),確保溫濕度穩定。
上一篇 : 沒有了
下一篇 : 不同級別的PCR實驗室潔凈工程要求有何區別?